《建筑用砂》GB/T14684-2001 標準已于2002 年2 月1日起實施,它確定了機制砂的定義、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,并將機制砂作為建設用砂的重要來源躋身于建材市場。在我國,除了少數地區和部門對機制砂有所了解外,大部分地區和行業對機制砂還很陌生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在天然砂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,如貴州、云南、河南等省份已出臺了機制砂地方標準或使用規程;北京市在2002 年9 月發布了機制砂應用技術規程;山東省還沒有見到預拌混凝土中成功使用機制砂的資料。鑒于當前建設工程的迅猛發展,對河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,河砂開采的難度越來越大,質量也越來越差,砂粒越來越粗,含泥量嚴重超標。隨著混凝土技術的迅速發展,對砂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,特別是高強度等級和高性能混凝土對骨料的要求更嚴格,能滿足其要求的天然砂越來越少;再加上運輸成本的增加,河砂價格已達到58~60 元/方,最高時達80元/方,即使這樣,河砂的供應也難以滿足生產的需要。為此,我公司成立了“精品機制砂工藝”課題組,積極開展機制砂應用技術研究。我公司首先采用石料廠的尾料進行試驗,發現對混凝土的狀態及強度改善不大,后經過不斷地調查與技術資料查詢,建議廠家新上設備,增加機制砂的生產項目。投產后每方機制砂價格約42 元,比河砂便宜16~18 元。上海巍立路橋經多次試驗研究,使機制砂在預拌混凝土中取得成功應用。這在湖北省尚屬首次應用,填補了機制砂在湖北應用技術上的空白。